阅读时,读者依靠眼球跳动看书,是阅读过程中视觉过程的基本特征。根据眼球测动仪的测定,阅读中眼跳持续时间约为0.02~0.05秒,其中,在一行之内的眼跳时间约0.02秒左右,这样,整个阅读过程中的95%左右的时间,眼球是不动的。也就是说,只有在跳动之间的注视间歇里,才能接收到信息。这一瞬间,犹如照相机开启快门的曝光,注视点放在什么地方,注视时间控制在多长的时间内,注视焦点和范围与意识焦点和范围是否同步,是设计所有阅读技巧在视觉方面的基础。
眼停的次数多寡和每次注视时间的长短,与阅读能力、读物难易程度以及阅读的要求(略读、精读或浏览)有关。如果阅读能力强、读物浅显或只需记取读物的内容大意,注视的次数就可以少,注视的范围就可以大,注视的平均时间也就可以较短。反之,如果阅读能力差、读物艰深或要求较高,就必须有意识地延长注视的时间,增加注视的次数,缩小注视的范围。
在阅读过程中,眼睛的注视不仅从一个**移到另一个**,有时因意义不明了,或未看清楚,也会倒退到原**或者前**,以便对不同位置上的字、词进行综合的理解、记忆,或寻找遗漏的信息。这种逆向的返回运动,阅读学上叫做“回视”或“回跳”。回视次数越多,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也必然增多。显然,回视的次数与读者的阅读能力、读物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有关,不熟练的读者,不仅注视次数多,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、词少,回视次数也必然高,约占注视的30%;而阅读能力强的读者,则不仅注视次数少,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、词多,回视次数也只占注视次数的10%。
与回视相近似的情况,还有扫视,又叫做“行间移动”,是眼动的特殊情况。阅读时的扫视,是从一行文字的末端移至下一行文字的开端的眼动。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小学生反复扫视的运动较多,而且*发生窜行或反复寻找的情况。初步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,反复扫视的现象会逐渐减少,但扫视时,视线从上一行文字末端跳到下一行文字的开端,一般都是跳得很近,往往需要短距离地再跳一次。
2、快速阅读,即从文字材料中*接收有用信息的阅读法。
科学证明: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大部分,各自主要分管不同的信息内容处理:其中右脑主要是对图形和图像进行记忆和加工,而左脑主要是处理诸如逻辑、数字、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。进行传统阅读时,主要使用左脑;而采用“速读”方式阅读时,则是左右脑并用,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辨识、记忆和理解,所以“速读”又被称之为“全脑阅读”法。
在传统阅读法中,书面的文字信息对眼睛产生光学之后,视网膜要把这种物理过程转化为神经活动的生物过程,传送到大脑的视觉**,由视觉**处理后再传达到语言**,语言**再传递到听觉**,后由听觉**传输到记忆**。这是一个自己读给自己听的过程,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读也是如此,只不过外部动作控制得比较好罢了。所以,一般人在(以传统阅读法)阅读时,实际上是在“读书”,而不是在真正“看书”。